一张藏书票价钱也能过万
20年“藏票”万余张
吴兴文是一家文化公司的总经理,常驻北京。他经常把中国台湾出版的好书介绍给大陆的出版社,比如钟芳玲的《书天堂》、唐德刚的《书缘与人缘》等都是由他引进的;同时他也把大陆出版的好书介绍到台湾。说起藏书票,吴先生一脸的满足。20年来吴兴文每年花费10万元收藏藏书票,如今收藏藏书票1.6万枚,在全球华人世界被誉为第一。
在这之前,他在大陆出版有《我的藏书票之旅》、《藏书票风景》(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图说藏书票》(2005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等关于藏书票的书。本次出版的《我的藏书票世界》是他个人谈藏书票的最后一本随笔集。
吴兴文告诉记者,他所收藏的欧洲十七、十八世纪珍稀藏书票堪称绝世精品。1988年,吴兴文到大陆拜访藏书家、出版家范用先生。范老将一枚抗战期间版画家创作的藏书票赠送他,这款藏书票画中故事引自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一个场景,精美无比。“这虽不是我所有藏书票中最值钱的,但却是我最珍爱的一枚,因为它见证了一位大陆书界前辈与中国台湾青年的忘年友谊。”
爱书人的私房画
记者了解到,在中国,藏书票的创作起步较晚,现今发现的第一枚藏书票“关祖章藏书票”,2007年北京中国书店秋拍中,一本1917年美国出版的老牌杂志《美国国家地理》,贴在它上面的就是“关祖章藏书票”,最终以2.53万元成交。
1999年,吴兴文曾在网上花600美元购得有科柯施卡亲笔签名的藏书票一枚。据说,这枚藏书票的价格现在已经达到5位数。如今,在北京的潘家园、报国寺收藏市场、中国美术馆门前的“美术一条街”中,一枚名家刻印的藏书票,即便是新品,售价也在百元以上。
吴兴文说,藏书票是爱书人的私房画,比较好玩。“它代表着你的一种趣味、品位、爱好。经历了500年的历史,藏书票变成了一种大众收藏品。比较好玩的是,藏书票必须要通过交往才能实现它的价值。”他甚至呼吁把名片藏书票化。“因为现在我们每个人都要扮演很多角色,每天都要认识很多人。假设你一年收两三百张名片,那就相当于两三百张藏书票。”
对话吴兴文:
早期藏书票三成多有情色成分
鲁迅也是一个收藏家
广州日报记者:您曾谈到藏书票与女人的话题,读者很感兴趣,您认为藏书票跟阅读女人有什么关系?
吴兴文:根据泽韦林( Mark F. Severin)统计,在1970年有关情色藏书票就占35%。讲情色太狭隘,而且容易被人以异样眼光看待。早在上世纪刘海粟就开人体写生的风气,我们把它当作艺术的一部分来看,扩大到跟女人有关,不是更有意思!
广州日报记者:25年收藏1.6万枚藏书票,您被誉为“全球华人藏书票收藏第一人”,当您第一次看到藏书票是什么样的感觉?收藏藏书票的初衷是什么?
吴兴文:1983年,我刚到书店工作的时候,时常去逛,台北旧书摊的集中地──光华商场附近二间堂日文旧书店。当时老板收到一批台湾日据时代著名藏书家、编辑家西川满的朋友郑津梁的藏书,其中有一部分是日本战败后,西川满托郑津梁保管的书。西川满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法文系。他是当时日本新报副刊部的编辑,业余接下“台湾爱书会”的同仁刊物《爱书》的编辑工作外,还在自己家里开出版社,并推广藏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