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不负责任的证书为何要收费
目前鉴定市场上,专家语言鉴定与开具证书分开收费,而证书费用远远高于语言鉴定费用。在语言鉴定的基础上,专家往往鼓励人们开具证书,以收取更加昂贵的证书费。但是专家对这个鉴定本身却不承担责任,加之近年来证书贬值,消费者花了钱,也买不到心里的踏实。
综上五点,宋先生认为在当前情况下,鉴定应该上升到鉴赏的高度,引导人们去关注收藏文化而非纠结于艺术品价值的高低。鉴定不收费,使得一批着眼于经济利益的伪鉴定家退出市场,而真正热爱文物的专家则把鉴定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做,既有利于收藏文化的发展,也有助于收藏市场的稳定有序。
解惑之4
市场鉴定依靠“实战型”专家
行超
钟林元,中国古玉器研究会副秘书长,是一位有着实战和理论两方面丰富经验的玉器收藏专家。由于工作需要,钟先生广泛结交许多文物鉴赏专家,对于目前鉴定行业存在的问题有着深刻的了解。
钟先生指出,许多收藏爱好者受到自身鉴赏能力的限制,往往依赖于那些手执鉴定证书的“鉴定家”,对他们的说法深信不疑。一件东西仅凭几句话,就可以顷刻间身价倍增或是一文不值。事实上,这些人的鉴定结果并不一定完全可靠。许多所谓的“鉴定家”本身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一些来自文博系统的专家,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是识别真假的眼力并不高明。还有一些专家思想偏激,认定“民间没有好东西”,只要是民间藏品,就坚决否定。这样的“理论派”专家多年来脱离市场,又出于对书本知识的完全信赖,很容易看走眼,导致一些极其珍贵的文物被否定,甚至被遗弃。
针对这种情况,钟先生建议成立一个由“实战型”收藏家组成的“古玩商会鉴定中心”,民间收藏品的鉴定主要由古玩商会承担。文博系统与民间收藏本来就应该是两个互不相干的领域,而现在,一些本应完全脱离市场的文博专家却难耐寂寞,忍不住去市场“客串”一把,凭自己的一纸证书挣钱。
自古以来,就没有专门的鉴定行业,古玩商就是这个行业的专家,他们天天进货出货,经过千锤百炼,眼力非常好。现在的许多“实战型”鉴赏家一方面有着深厚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他们对于市场上各种造假手段了如指掌,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这种直接的实战经验正是“理论型”专家所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