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鉴藏
瓷器作伪给鉴定专家带来挑战 解读四大疑惑(图)
来源:北京日报 于海东 2009-04-20 09:23:01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用残破的旧碗底接烧的钧窑碗底部

 

 

用残破的旧碗底接烧的钧窑梅瓶的接烧部


    近年来全国各地举办的公益性专家鉴宝活动,除不断刷新民间藏宝的赝品百分比外,还让众多持宝人多了几分疑惑。前不久北京某古玩城举办的类似活动,令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他们的担心:包藏在部分鉴定专家内心深处的公与私又有谁来鉴定呢?

    鉴定现场之一:怀抱大包小包的持宝人一边排队等候,一边匆忙吞吃快餐盒饭;

    鉴定现场之二:某鉴定专家将一女持宝人拉到旁边,先说东西是民国的,价值不高,后说如果想出手时可以打电话给他;

    鉴定现场之三:持宝人相互切磋。此说“排了半天一句‘高仿’就给打发了,懂不懂啊”,彼言“你来就得听人家的,不过别太当真”。我问其中一位手捧画轴的中年男子怎么看专家给出的鉴定结果,他坦言道:“来就说明有百分之五十的相信度啊!”他们不知道,这正是最容易被左右的心理位置。

    我想起2002年岁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一次收藏界研讨会上,说着说着,史树青和他的前任因对新《文物法》的某点理解不同而争得脸红脖子粗。双方观点鲜明,各持己见,直到其中一位喊出“我不跟你争了”的大白话,才算借满场笑声作罢。本应无争不成鉴定的鉴宝活动,如今大多成了专家审宝断案的一言堂,最多再加个所谓的“专家鉴定团意见”。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