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的不变
上世纪70年代前期,一帮北京的小孩儿迷上了画画儿,呼啦啦一帮人骑着自行车到处去写生、临摹,煞有介事。当年在我们这批画画儿的小孩当中,有个约定俗成,那就是谁都先不碰颜色。据我所知,在我们一起画画的这帮孩子里唐平刚是第一个“碰”了颜色的,为此他遭到了不少嘲笑,我们都说他是能力不行画不了素描了,忍不住了,开始玩玄的了。
……再见唐平刚是7年以后。这个时期我再看到唐平刚的画,让我吃惊,他的画简洁用色大胆,想像力奇诡,笔触随意但是极富装饰性,想起他当年的素描,我实在无法比照。
该说说唐平刚的画儿了。先说技术。唐平刚在他的作品里不留技术痕迹,技术表达很率真,经常可以在他的画作里找到他自己的感受,从这一点来说,他应该是比较早地懂得了这个道理。他的画作色彩随意,尽管每一幅画用色都有比较大的反差,但是画作的表情却很丰盈,毫无矫揉造作,又有一种一致性的表达,禁得住琢磨,看起来这感觉怎么画也不会穷尽,这得是心底里有一种力量了,我认为这力量应该来自于他40多年来一以贯之的生活方式。40年来外部世界变化大啊,可他还是我每次见他,他给我的感觉——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这不仅仅是他的生活方式,甚至包括他的语言表达方式。再说唐平刚的构图,我所见的唐平刚的画儿,所有的构图都很匀称机巧,极富朴素不小气的装饰性。
再后来令人承受不住的各种压力渐渐转化成消费压力的时候,唐平刚的画儿没有变化,熟悉那个年代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上世纪80年代,甚至70年代……
我想补充的是,到了圆明园时期,还是有些画者已经露出了“高端”的端倪,“过得不错了”。相反,唐平刚却好几次因为观念上的争论,主动从很有可能使他由此进入高端的画展中撤展,以唐平刚的能力和资历,没有步入高端,这倒毫不稀奇,因为这世界自从有了画家这个行当以来,历史上无论古今中外一直是这样的阴错阳差的。压力在时唐平刚一直在位坚持,以一把年纪混在底层年轻人当中画画儿,又过了几年,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当代艺术大行其道的时候,唐平刚却消失了。他在哪儿?十年以后的今天,他在宋庄一个破旧的农民房中,忍者病痛,披着一件肮脏不堪的绿军大衣,为了找到一种颜色,兴高采烈地打电话骚扰我半个小时。没准儿几个小时后又接到他垂头丧气的电话,为了没钱没煤“快冻死了,画不了画儿”。不知道为什么我听到唐平刚的一点底气都没有的“谢谢谢谢”的时候,我一阵心酸。
唐平刚的确是个不招人喜欢的人。但是唐平刚活的,画的有种纯粹,这本来正应该是艺术家们最高的精神需求,但这也是当下大部分“艺术家”们所不具备的。
徐星(先锋派作家、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获得者)
艺术是一种不悔
在宋庄再次见到唐平刚,让我震惊。他在我印象当中的那种“玩世”特性已荡然无存,一副提前进入老年期的样子。那状态快接近我80岁的老爸了。他屋内家具都是简易的——简易的床,简易的椅子,简易的桌。当然,最起眼的还是靠在墙边的一堆画框。除此之外,别无他物。让我更震惊的是,在这样一种生存状态下,他竟然还要坚持画画!
据我所知,他的家庭背景是不错的,父亲也算高干。只要他在个人的发展方向上转个弯,调个头,决不会是现在这样。当年,他始终是在领跑的方队之中——无名画会、星星画会、圆明园画家群。而那时,不仅是普通大众,就连我们的艺术家们都认为他们和他们的作品都是垃圾。可是,正是他们这样一群坚持不弃的画家们的垃圾开始吸引了国外关注中国现代派绘画的目光。然而,在今天,当许多莫名图像的制造者们把自己所制作的貌似奇妙的产品换成大把钞票的今天,唐平刚竟然面对穷困潦倒还痴谜不悟!
面对着他,我满脑子里都是为什么。当年,搞抽象,既不能卖钱也不会出名,唐平刚为什么要坚持画!?他接触老外最早,而且面广,唐平刚为什么就不知道卖!?当如今许多大众百姓都极力要让自己的孩子考上美院以便走上致富之路的时侯,他唐平刚为什么在贫困与病魔交加时刻,死不调头还要坚持!?难道他不知道怎么来符合一下市场的要求?!
在我还并没给这些为什么找出答案的时候,我的心中对他产生了由衷的敬佩。这种不弃,这种顽固,这种痴迷,这种不悔,这种纯粹,正是一个艺术家应有的气质元素。当我再重新去品味他尚未完成的画作时,我读懂了他的个性绘画语言。他是在用心来创作,他没有欺骗别人,因为他从来就没有欺骗过自己。
吕瑛(诗人、北方文学副主编)
唐平刚:
● 1955年生于北京。
● 1970年学习绘画。爱好音乐、文学,写过小说。
● 1978年首次参加画展,送展作品《雪后》。
● 1978年冬-1979年春参与“星星画展”筹备工作,后因意见不和退出。
● 1979年成为职业画家,开始抽象绘画的探索。
● 1983年参加北京抽象表现主义五人展。
● 1986年参与组织“80平方米青年艺术沙龙”,并举办为期十一天的个人油画展《唐平刚抽象表现图画展览会》。
● 1986年在《人民文学》发表小说《黑色的旅行》。
● 1986年秋-1987年参加由法中友协举办的在巴黎及一些欧洲城市的巡回中国作品展。
● 1993年在北京中国日报画廊,参加北京当代绘画展。
● 1993年在北京颐和园正门外南侧阿芒拿画廊,参加中国职业画家作品首届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