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澄城窑青花鱼盘
上世纪五十年代陈炉窑“秀女自由结婚”款青花缸
民国陈炉窑帽盒盖罐
三大名窑烧瓷技艺各具特色
渭北各地古瓷窑与近代民窑多沿着渭北煤矿带分布。烧制青花瓷的窑场多集中在渭北中部的铜川陈炉窑与东部洛河流域的澄城尧头窑、白水西河窑等地,尤以陈炉窑和澄城窑烧制规模最大,烧制的青花产品最具代表性,两地窑场的传统烧瓷技艺均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大名窑各具特色。
一、铜川陈炉窑耀州窑烧制青花瓷器始于清代晚期,烧制工艺来自江西景德镇的传播。文献记载今铜川河东坡曾有景德镇窑工在当地设窑生产,耀州窑博物馆征集有陈炉窑烧制的光绪三年款双色釉青花黑彩四系盘口瓶,笔者在陈炉陶瓷总厂曾拍摄一件民国元年款绘画题诗青花大罐,说明除了铜川河东坡窑之外,光绪初年陈炉窑已能烧造青花瓷器。
陈炉作为一座有着800年烧瓷历史的古镇,是明清以来陕西乃至西北各省规模最大的陶瓷窑场。陈炉民国青花瓷上很多都写有“炉山”、“同官炉山”、“同邑炉山”等款识。这种青花瓷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民国时期还曾销往河南西部、甘肃全省。
二、澄城尧头窑澄城尧头窑是我们近年新调查的一处瓷窑遗址,是洛河流域规模最大的代表性窑场。产品以黑瓷为大宗,也包括青花瓷器,瓷器有黑瓷瓮、盆、盌、盏之类,粗朴耐久。产瓷销往大荔、黄龙、洛川、合阳一带,少量还销往韩城和山西。青花产品不及陈炉青花瓷器数量多,绘画风格也更粗朴稚拙,多烧制各式盘碗、瓶类。
三、白水西河窑白水县位于关中东部洛河流域,烧瓷地点有多处,规模最大的为邻近县城的西河村窑址。民国时期当地主要烧造白瓷,用筒形匣钵装窑,一匣钵装十几个碗坯。日用瓷主要为白釉和黑釉罐、碗,民国时期烧造少量青花瓷,当地称为“蓝花”、“木樨花”。大窑装3万件坯,小窑可装千件。釉料从邻近的富平县塔山输入,1958年成立白水县八一陶瓷综合厂,烧造日用普瓷。
如今,一件精品诗文画俱佳的渭北青花瓷价格都在上万元,甚至十多万元,越来越受到各路藏家的青睐,有实力的藏家也以收藏各类渭北青花瓷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