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鉴藏
入窑一色 出窑万彩 钧瓷:玩的就是自然窑变(图)
来源:北京商报 熊潇雨 2009-02-16 09:47:57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钧瓷是我国五大名瓷之一,产于河南禹州市,至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钧瓷的烧制始于唐而盛于宋。北宋的时候宫廷在禹州城内的东北隅,大禹之子夏启举行开国大典的地方,即钧台附近建立官窑,钧瓷由此而得名。

    钧瓷是以釉制胜,更以“千钧万变,意境无穷”的神奇窑变艺术而流芳千古,被称为“火艺之冠”、“火的艺术”。

    季永刚强调,传统钧窑制作工艺不采用绘画、雕刻等表现手法,只靠严格控制瓷胎和釉料的化学成分,通过烧制过程中温度、冷却等因素,使瓷器表面的釉料涂层颜色和花纹千变万化,产生“窑变无双”的效果。

    钧釉最为人称道的颜色是:朱砂红、鸡血红、茄皮紫、葡萄紫、天青、月白、孔雀绿、宝石蓝、礼花彩等。有时多种颜色集于一身,“红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于是在民间流传“红为最,紫为贵,天青月白胜翡翠”的说法。

    “钧瓷也有开片,只不过有时候颜色浓艳看不出来。”季永刚说,钧瓷变幻莫测的釉色,往往会出现不可预测的纹理,如珍珠点、鱼籽纹、蟹爪痕、兔丝缕、蛛丝张网和蚯蚓走泥等流动的窑变纹路,视如碎裂,而手感光滑。更为奇妙的是这种不可预测的釉色,造就了钧瓷千古耐看的意境。

    家财万贯

    不如钧瓷一件

    “钧瓷的名贵,另一大原因,是其成品率太低。”季永刚说,钧瓷的烧制是“十窑九不成”。自古钧瓷烧制就有“72道工序”之说,可见其生产工艺的复杂。现代主要分为加工、造型、制模、成形、素烧、上釉、烧釉、检选等八大工序。在烧制过程中,有70%的产品会报废掉,而其中的上品则更为罕见。因此,钧瓷自宋代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尊贵声誉。

    钧瓷传世古品很少,唐玄宗曾“立令”“钧不随葬”;宋徽宗伊始将钧瓷列为御用珍品,诰封钧瓷为“神钧宝瓷”,每年钦定生产36件,只准皇家所有,禁止民间收藏。因此,现在墓葬出土的钧瓷文物也极为稀少。

    季永刚认为,现代钧瓷同样有收藏价值,今天的艺术品,就是明天的文物。现代钧瓷制品无论从观赏价值还是制作工艺都不逊于古代,而且色彩方面更为时尚和潮流。如“钧丁钧窑”的创建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丁建中,研究出500多种钧釉配方,使钧釉风貌大为改观,被尊称为“钧釉丁”。他的创作理念是“宁拙勿巧、宁简勿繁、宁厚勿薄、宁慢勿快”。其手拉坯作品釉色丰富多彩,深受藏家喜爱。丁建中的师傅、已故大师晋佩章的作品现在很热,一个看似普通的瓶子上万元,而且价位还在攀升。

    “只要是精品,就值得收藏。”季永刚表示,尤其是当代这些名家名品,升值的空间很大。本文图片由钧宝斋提供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