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陶瓷承载着我国数千年陶瓷文化底蕴,也由此奠定了中国陶瓷在国际上的地位,在国际国内享有盛誉,随着建筑、装璜、收藏等行业的发展,艺术陶瓷发展前景广阔,但记者近来采访发现,近年我国艺术陶瓷被仿制仿冒严重,销售渠道不畅,自身创新不足,这三大问题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的瓶颈。
专家认为,要扩大艺术陶瓷在国际上的影响,进一步开掘国内市场,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大艺术陶瓷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引导陶艺工作者进行艺术创新,同时组建正规的展销渠道,打通艺术陶瓷通向国内外的市场之路。
仿制仿冒成陶瓷名家之痛
名家名瓷因其不菲的“身价”,首当其冲遭到仿冒仿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创作的瓷板画《春江花月夜》问世后,受到海内外陶瓷收藏家的青睐,每件价格在数十万元。然而2001年8月,一件标价4.6万元、几可乱真的《春江花月夜》瓷板画赝品公然出现在北京一公司的柜台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创作的雕塑瓷名作《哈哈罗汉》的仿制品随处可见,价格一度低至每件二三十元,而为数不多的真品反而淡出市场。
仿制仿冒名家艺术陶瓷甚至出现在一些由文化部门组织的国际文化展销会上。今年4月,一位展销商在得到文化部门的批准后专门组织了一次景德镇知名的艺术陶瓷赴法国参展,这位展销商拿到文化部门提供的展品名单后,为减少成本,在收集展品时并未与当地的一些名家联系展瓷,而是按照图片仿制了一些作品,由于国家有关部门把关不严,一些仿制品被充作真品带出国门参展,其中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何炳钦的一件名作就被仿制。
景德镇多位陶艺名家反映自己的作品都曾被仿制仿冒,加强艺术陶瓷特别是名家名作的知识产权保护刻不容缓。一些陶艺大师认为,一个艺术家达到较高的创作境界可能要耗费毕生的精力,而仿制仿冒盛行,创作者的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如果任其发展,整个艺术陶瓷行业势必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