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鉴藏
炒饭春卷换到宝 广州藏家欧美淘到"订烧瓷"(图)
来源:广州日报 张顺美 洪甘棠 2008-12-05 09:35:58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郑朝晖展示他从国外购买的清代广彩外销花瓶和奖杯。梁嘉建摄

 

    日前,记者在一位古陶瓷收藏家家中看到上百件从欧美及日本搜罗的广彩外销瓷。

    西式大奖杯稀奇古怪

    记者看到,一件大奖杯形的高足杯可谓瓷器中的“四不像”。外形是一个典型的西式大奖杯,高47厘米,有盖有耳,而纹饰则有着传统广彩瓷器的各种特点,杯身的画作是反映庭院休闲生活的仕女图,边饰则是岭南荔枝、木瓜、蝴蝶、牡丹等等,色彩鲜艳。让人称奇的是,杯耳有几朵西洋花,像玫瑰,盖纽塑造一个坐立的人物,仔细一看,竟然是一个镀金的外国女人,袒胸露乳,一手拿着酒杯,一手拿着酒瓶子,沉醉其中。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件物品的用途,既不能用于喝水,也不方便存放东西,像是放在西方人家壁炉上的一件摆设。收藏家郑朝晖介绍,这件瓷器产于嘉庆道光年间,订烧瓷本身基本上是独一无二的,而南辕北辙的中西文化如此融为一体,更能体现当时的历史特征。

    据记载,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朝代的大部分时间,广州是中国陶瓷出口的重要口岸,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起的80多年里,清朝规定全国仅保留广州海关,“一口通商”的广州垄断了包括陶瓷贸易在内的全国所有对外贸易。广彩瓷是康熙中晚期以后中国最重要的外销瓷之一,更多是为了适应欧美的需要而专门生产的。在几百年前的广州,只要顾客来样订制,什么款式什么尺寸都能做到。因此“广州制造”的陶瓷备受西洋人青睐,从餐具、咖啡茶具到卫浴用具,再到檀香木名片夹等无所不包。

    清代远销国外的订烧瓷流传至今的并不多见。多年来,郑朝晖多次出国搜罗珍宝。搜宝讲究缘分,一位美国老头子让他印象深刻。80多岁的独居老人住在夏威夷,家中摆放着一只广彩大瓶,隔壁的中国朋友拍下照片转告郑朝晖,促成了他的美国之行。老人一见郑就写下一个连中国人都觉得难写的繁体“龟”字,并引以为豪。一聊之下,老人道出了大瓶的故事。老人说,自己小时候曾在香港居住一年,只学会写一个汉字,而这只大瓶是自己曾祖父留下来的(约在清代咸丰年间)。

    发现典型广彩订烧瓷

    听长辈说,当时曾祖父到广州贸易旅游,喜欢逛瓷庄,后来选了几幅画让店家度身定做了这只大瓶,一直流传至今,可惜后代对此不感兴趣,大瓶放在家中也只是众多摆设中的一个。只见这大瓶上,一面画着“临潼斗宝”,一面画着满天神佛水陆画,“这样严肃的神明是绝对不会出现在中国人的瓷器品上的,都是当时的外国人出于猎奇订制,我一看就知道老人家没说谎,这是非常典型的广彩订烧瓷”。连日游说后,老人家还是不愿把大瓶出让。无奈之下,郑放弃准备回国,在临别之际,他特意下厨煮了香喷喷的广式炒饭,炸了春卷答谢老人接待,谁知这下老头子乐了。也许是对儿时在香港生活的怀念,他被地道的广式美食所打动,终于答应把传家宝卖给有缘人。

    搜宝奇遇还发生在日本东京,在一家古董店,郑朝晖被一个雍正年间的哥釉双耳炉吸引,谁知年迈的店主不会说英语,折腾了半天,无任何结果,郑突然发现安放炉子的精致小木盒上写着几行汉字。于是乎,郑尝试写汉字对话,没想到老人家反而懂了,这次搜宝,汉字意外地成为“外交语言”。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