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古玩城数百家经营珠宝翠钻、中外书画、金银铜器、古旧家具的店铺中,耿金友的店铺着实有些另类。
几乎所有的店铺都是黑牌匾,而他的店门上却挂了块红牌匾,上面题着金色大字——文革文化社。
走进这家京城惟一的“文革瓷”专卖店,但见两排货柜上,满满当当陈列着毛主席像、炮打司令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瓷雕塑,还有印着“为人民服务”、“抓革命促生产”“革命委员会好”的茶壶、饭碗……
“这是我的镇店之宝。”年近花甲的耿金友,指着矗立在店门内的毛主席雕像说。这尊高2.2米,戴着红卫兵袖章的三色釉下彩毛主席雕像,是他花巨款从广东买来的。
所谓“文革瓷”,特指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10年间,各地陶瓷厂生产的带有“文革”画面、“文革”语录、口号等“文革”色彩的瓷器,包括毛泽东雕像、装饰瓷塑、生活器具等。近年来,“文革瓷”已成为收藏品市场上的一大亮点。
耿金友20年前开始收藏“文革”物品时,并不局限于瓷器。只要沾“文革”的边儿的邮票、像章、语录、书报、唱片、宣传画……逮什么收什么。
他愣从收破烂的人那儿,高价买回来1966年至1996年的360本《人民画报》。“有空儿我就翻出来看看,这可是历史的见证。”
他还有《老三篇》朗读、8个革命样板戏、《长征组歌》等500多张“文革”时出的唱片,至今,他还会时不时地打开那“东方红”牌老唱机放上一段儿听听。
2004年,他在北京古玩城举办了“文革”油画展,展出的30幅油画,都是他从兰州扛回的。为收藏这些油画,他可没少费口舌,画家已辞世,家属最初不愿意卖,经三番五次协商他才买到手。
后来,耿金友才开始专门收藏“文革瓷”,图的是“瓷器能传世”。那些年,北京的旧货市场他都转遍了,淘来破壶烂碗一大堆,脏了咕唧的,常常擦洗到深更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