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资讯
21吨龙泉窑瓷片惊现江苏淮安
来源 :现代快报 2009-08-11 13:32:56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在拍卖市场,龙泉窑瓷器是精品难求,一件龙泉窑瓷器价值百万元。然而,近来由南京博物院和楚州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淮安市楚州区河下古镇发现了一处大型元、明龙泉窑碎片遗址,一下发现了11万片21.8吨龙泉窑青瓷片,其中不乏龙泉窑中的精品瓷片,为官窑御制专门用来献给皇家使用的。据了解,这处遗址见证了龙泉窑青瓷如何从皇家贡品没落的历史,为明代洪武(朱元璋)至天顺(明英宗)时期的漕运和龙泉窑产品的流通课题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发现 市民哄抢文物引来考古队

  去年9月,淮安市楚州区接到匿名电话:楚州区河下古镇竹巷街河道改造工程中,挖掘机在河道3米以下挖出了古瓷片,遭到了大家的哄抢。接到报告后,淮安市楚州博物馆立即派考古人员赶到现场,开始抢救性考古发掘。南京博物馆考古队也火速赶到了事发现场。

  经初步勘探,市民哄抢的都是龙泉窑瓷器,这处遗址很大,工地的平面形状略呈“凹”字形,东西长17米,南北宽7.5米~9.7米。“虽然面积并不是很大,但堆积很厚,共有6层地层,其中,龙泉窑分布在第5层,这些瓷片呈斜坡状,由西向东,越来越厚,最厚的地方有1米高。”考古专家们发现,所有的龙泉窑瓷器都“体无完肤”,大多只有手掌的1/4大,这处遗址是人为造成的,应该是事先有意打碎,然后被扔在河岸的堤坝上。经初步统计,遗址出土的瓷片基本来自龙泉窑,除了极少数是元末的外,大多集中在明初至明英宗时期的。还有少数的瓷片一看,就非常润泽光亮,虽然在地下埋了500多年,色泽看上去和刚出炉时无二,这应该是官窑御制品。“我们共提取瓷片291袋,每袋重150~170斤,总重量至少有21.8吨。”一位考古专家介绍。

  太炫了!35种器形9种釉

  “太精彩了,我们原本以为龙泉窑都是青釉,没有斗彩那么灿烂夺目,但是,我一看那成千上万的瓷片,真的感觉太炫了!”一位还在现场整理瓷片的专家告诉记者,这次出土的龙泉窑瓷片足足有11万片,器物品种之多,釉色之多,为江苏考古史上罕见。

  出土的瓷片如果修复起来,大多为碗,不过光碗的品种就分撇口碗、直口碗、唇口碗、花口碗、小底敛口碗;除了碗,还有碟子、高足杯、小盏以及瓶子、炉类等35种器形。而釉色上,虽然是青瓷,但是又分为好多种青,有青釉、翠青釉、青绿釉、浅青绿釉、青灰釉、浅青灰釉、青黄釉、茶黄釉、浅青釉等9种,还有粗釉。

  “由于有些是御用品,纹饰上相当讲究。”专家说,纹饰有100余种,如:婴戏纹、兔与灵芝纹、人骑海马纹、牡丹纹、菊花纹、牵牛花、莲纹……部分团花纹样上还印有款识,用楷书写着“天字”“颖”“旺”“初”等,每种纹样和款字都有固定搭配。

  揭秘 为何如此多龙泉窑青瓷?

  为什么淮安有这么多的龙泉窑青瓷?为啥都是碎瓷片呢?

  专家介绍,龙泉窑青瓷产于浙江龙泉县。明洪武26年(1393年)至天顺八年(1464年),龙泉窑为宫廷烧造青瓷,通过漕运送到当时的京城,而古淮安(今楚州)是南北水运枢纽。“作为贡品,龙泉窑青瓷在这里挑选,精品就送往北京,有瑕疵的,就地打碎,我们发现有的碎瓷片就是有一点点疤。”

  专家说,楚州河下古镇是当年全国闻名的重要商埠,也是龙泉窑产品的集散地之一,出土的少量的龙泉窑精品,应该是当时龙泉窑专门为朝廷生产的官器。

  明皇帝为何弃用龙泉窑?

  巧合的是,这批瓷器的时代下限是明英宗天顺年间,它们很可能见证了龙泉窑最后的辉煌。公元1464年,成化皇帝刚即位,就在《即位诏》中下令,景德镇和龙泉窑的御制瓷器,烧好的即刻运京,未烧好的马上停止。在此以后,龙泉窑再未接过皇家的大宗“订单”,就此失去贡品地位。

  专家说,“原因可能有两种,首先是皇帝审美疲劳造成的。明代后来的皇帝在审美上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后来的成化皇帝喜欢彩瓷,不喜欢素雅的青瓷;而这一点,艳丽的成化斗彩就是明证。其次是,龙泉窑地处偏僻,在古代它被称为‘浙江的西藏’,从杭州到龙泉,一箱物品往往要翻山越岭,交通极度不便,成本太高。”

  专家说,与龙泉窑的衰落相伴的是景德镇瓷器的兴盛。在接下来的五六百年,直至现在,景德镇都是中国瓷器的第一重镇。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